Figma的激進增長策略引發了關於長期盈利能力的問題

robot
摘要生成中

Figma最近報告了令人印象深刻的2025年第二季度業績,年同比收入增長41%,本季度達到了$250 百萬。雖然這些數字表面上看起來強勁,但我對這快速擴張背後的情況感到擔憂。

該公司在其第二季度配置會議上將產品組合翻倍,推出了Figma Make、Draw、Sites和Buzz,同時還收購了Modify和Payload。誠然,跨產品的採用率看起來不錯,80%的客戶使用多個產品,但這種激進的擴張感覺有些倉促。他們是否通過超越核心設計優勢而使自己過於分散?

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毛利率的下降。它降到了90%,管理層預計由於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投資,毛利率還會進一步壓縮。他們顯然將增長置於盈利能力之上,這可能會讓追求增長的投資者感到高興,但也引發了對可持續經濟的警示。

他們的16億美元現金儲備目前給了他們一些喘息空間,但在可能沒有回報的人工智能功能上消耗現金是風險很大的生意。當增長敘事減弱時,市場已經懲罰了其他科技公司採取類似的策略。

2025年3月實施的新定價和包裝策略似乎很聰明——通過多產品座位遷移月度客戶並在續約時更新年度合同,以提高平均收入每用戶(ARPU)。他們對大客戶的淨美元留存率達到129%,($10,000+ 年度經常性收入(ARR)),令人印象深刻,但我想知道這有多少是由於價格漲,而不是實際價值的擴展。

管理層對第三季度($263-265M)和全年收入($1.021-1.025B)的指引代表了37%的增長,這一增速雖然穩健,但比目前的水平有所放緩。計劃轉向基於使用的定價模式與訂閱並行,表明他們仍在嘗試貨幣化模型——這對於一家新上市公司而言並不總是好兆頭。

缺乏細分級別報告以及他們明確保留未來更改指標披露的權利,讓我對透明度感到懷疑。他們在隱藏什麼,投資者將如何在這個快速擴張的產品組合中追蹤真實表現?

雖然 Figma 的增長故事看起來很有吸引力,但利潤壓力和瘋狂的擴張速度讓我質疑他們是在建立一個可持續的業務,還是僅僅在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增長。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